第56章(第1页)
应如是问道:「姜家的坟地,你派人去查过了吗?」
裴霁面上神色几变,沉声道:「我亲自去!」
此时距离天亮还有不到两个时辰。
景州三面环山,当中那座是卧云山庄所在的白眉山,外人不可擅入,东西两边则无禁忌,姜家的祖坟就位于西面那座大山脚下,坟墓虽在,碑冢已荒。
裴霁手里有地图,不费多少工夫就带着应如是找到这里,果真如暗探们先前禀报的那样,坟冢几乎被杂草掩盖不见,可见很久没人过来洒扫祭奠了。
应如是折断几根杂树,看了看枝干断口,道:「至少有一两年了。」
徐康曾在密信里向裴霁禀报过,那位老妇人以前常来祭扫,近两年力不从心,养活自己已是艰难,便顾不上这里了。
倘若姜瑗早已葬身在此,此妪应当知晓才是,除非她离世不到两年,或是没有葬进坟地里面。
对视一眼,应如是与裴霁分头寻找新坟,起初未有所获,直到坟地外围的草丛被风吹伏,露出一条窄如羊肠的小径,蜿蜒向上,通往一旁的小山丘。
山丘上有棵大树,树下立着一座孤坟,前头摆着还算新鲜的供品,空地上也留有香烛黄纸燃烧过后的痕迹。
应如是俯下身来,只见白石墓碑上赫然用漆墨写着:
故先妣瑗娘姜氏之墓本初甲子冬榖旦孝男十九敬立。
「本初甲子年冬……」裴霁的声音从上方传来,「距今七年前。」
姜瑗已经故去了七年,连坟墓也是孤零零的一座矗立在此,下面的人来了又走,年迈的老仆看不到她,徐康等人也找不到她。
应如是盯着最后那一列小字,缓缓道:「她有一个儿子,却没给他冠上姓氏。」
姜家出事时,姜瑗还没有婚配,这孩子要么来路不正,要么非她亲生。
「七年过去,此子应当长大成人了。」应如是站起身,「也不知这座城里,有几个名叫『十九』的人?」
裴霁却笑了起来,话中含着一抹冷意:「我刚好知道一个……九年前,任天祈为了经营善名,在景州城内建了一座火宅,用以收容苦难无依之人,里面有个会医术的年轻管事,今岁十七,没有姓氏,说是生于六月十九,名字就叫『十九』。」
第四十七章
时近四月末,景州一连数日都有好晴天,才过卯时,阳光已经高照,小贩们忙着出摊叫卖,行人或是脚步不停,或是闲逛说笑。都说日光之下不见新事,这座城与别处相比并没有什么稀奇,房子还是土木石砖建起来的,人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的,但当十九走在街上的时候,总会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十七岁的少年,生得一副眉清目秀的好模样,穿着月下白的衣裳,俨然是位出身良好的读书郎,事实却并非如此,十九是乡下人,老家在景州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从来没见过爹,与娘亲相依为命,十岁那年娘亲病逝,他就成了孤儿。
然而,比起那些流离失所的丐童,十九又足够幸运,娘亲过世不久,便有一对善心的夫妻寻上门来,说是与他娘有故,帮忙料理了娘亲的后事,十九想着家中也没什么可留恋的,遂跟着他们进了城,一晃眼已是七年。
老爷和夫人待他很好,不仅供他吃穿住行,还让他继续念书,新朝至今未复科举,十九也就歇了出人头地的心思,只想回报这份涌泉之恩,于是去学了医术和算术,也帮着照看产业,上回老爷过来,对他好一番夸赞,还提拔他做小管事。
再过几天,老爷的生辰就该到了,十九提前半年托相熟的药铺掌柜准备一份小礼,昨儿个总算得了消息,今天又是夫人亲自过来查帐的日子,他一早去取回来,正好当面拜托夫人转交。
思及此,十九忍不住加快了脚步,从来没觉得一条街有这么长,好不容易赶到了徐记药铺的大门口,额头和背后都出了薄汗。
景州毗邻西陲之地,不适合某些药材的种植生长,城里做这行生意的本就不多,能弄来好药材的更少,徐记药铺算是其中佼佼者,掌柜的长得白胖,却跟猴儿一样精,无论多么难得的药材,只要买主出得起价,他都想方设法给弄过来。
刚一进门,就见柜台前已经有了一位客人,三旬左右年纪,一身鸭蛋青的宽袖布衣,瞧着面生,脸色苍白。十九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哪知对方很是敏锐,忽地转头看来,那眼神如剑一样冷厉,吓得他一激灵,连忙后退一步,险些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