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 12 章(第2页)
周福哆哆嗦嗦地走到女帝面前,膝盖一弯,跪地说道:“奴才给陛下请安,愿陛下圣体万安,福泽绵延!”
女帝看了周福一眼,冷声道:“不是让你在玄清宫侍候琰后娘娘吗?来这做什么?”
“琰后娘娘她……”周福大气都不敢出,又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磕巴道,“琰后娘娘吩咐奴才,要给玄清宫添置些精巧别致的摆件,还……有珍稀名贵的奇花异草。可奴才哪敢擅自做主啊,思量再三,只能跑来请示陛下,还望陛下示下。”
萧澜渊看着周福,嘴角不经意间扬起,笑容里带着几分玩味,喃喃道:“这女子,倒真是会得寸进尺。”
周福低着头,听见女帝这话,心里咯噔一跳,只觉头皮发麻。以为女帝已然动怒,心慌得汗流浃背。
不曾想,女帝看了看廖海,说的下一句却是,“凌霜,让廖公公一并拟旨吧!再着人去问问琰后,她还想要什么,尽量满足她。”
凌霜诺了一声,走廖海身侧,在他耳边低声细致地吩咐了几句。
廖海连连点头应道:“奴才明白,这就即刻前往翰林院拟旨。”
廖海躬身行礼后,退出乾机殿。
廖海身为萧澜渊身旁的总管太监,资历极深。早年间,他便尽心辅佐先皇,一路兢兢业业。
如今,更是女帝萧澜渊的心腹近臣,深受她的倚重与信任。只要是萧澜渊交代的事情,说出的话语,他从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质疑,而是雷厉风行地执行。
反观周福,此刻内心满是纠结与忐忑。
他实在拿捏不准沈玄在女帝心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位置,面对女帝这一系列的安排,他更是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在这深宫内,众人私下里最讲究的便是站位问题,立场稍有差池,便可能招来大祸。
更何况,琰后和太妃之间的纷争已闹得满城皆知。现下,他真不知这脚该往哪儿站的好。
他道退后,快步跟上廖海,不动声色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精巧的鼻烟壶,塞进廖海的手中。脸庞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问道:“廖公公,圣上对琰后娘娘这事,还请您指点一二,好让我心里有个谱。”
廖海素来喜欢收集鼻烟壶,收藏了不少珍品。
此刻看着手中精致的物件,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这不明摆着吗?琰后先是被安排住进圣上的寝宫。如今又特意把凤仪宫改成了玄清宫,让琰后住了进去。圣上对琰后的重视,那是再明显不过了。”
周福听了,脸上的忧虑却并未消散。
他凑近廖海,神色紧张,声音压得极低:“可是……廖公公,您也知道,这琰后娘娘刚和太妃娘娘起了冲突,摄政王那边,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啊……”
廖海一听,脸色骤变,狠狠地瞪了周福一眼,厉声喝道:“狗奴才,这天下姓萧,可不是姓吕。你有什么好怕的?少在这儿瞎操心!”
周福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喝吓得浑身一颤,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脸上尽是惶恐。
他愣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说道:“奴才……奴才就是心里头不踏实,实在是担心……”
周福的担忧并非毫无缘由。在这深宫里,过往那些与女帝走得亲近的妃子,不少都离奇丧命,就连侍奉她们的宫人,也常常莫名失踪或者暴毙。
他们这些在宫中当差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求不过是能安稳地谋份差事,挣些银钱,养活家中老小。谁也不想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落得个悲惨下场。
廖海嘴角噙着一抹浅笑,抬起手,不轻不重地拍了拍周福的肩膀,语重心长地提醒道:“你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用心侍候着。这天呐,变不了!琰后娘娘虽说身份是先皇遗后,可如今圣上对她那是百般庇护,要是稍有差池,你的脑袋可就保不住喽!”
周福一听这话,脸上瞬间血色全无,下意识地抬手捂住脖子,像是生怕脑袋下一秒就会不翼而飞。
他忙不迭地说道:“多谢公公提点,小的定当铭记在心,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廖海见他这副模样,笑意愈发浓郁,“行了,别愣着了,还不快跟咱家去拟旨?”
“嗻。”周福应声,跟着廖海前往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