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心境(第2页)
一群孩子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般从村里的小路上蹦跳着跑来,他们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有的甚至还光着脚丫,赤脚踩在温暖的泥土上。
苏瑾看着孟秋熟练地从怀里掏出布袋,散着糯米纸包的糖果,不由得勾起唇角。那些孩子叽叽喳喳地追着他们的车子跑,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清微坐在一旁,难得露出温柔的笑意。她向孟秋伸出手,示意也要给孩子们分糖。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糖果。
孟秋递给苏瑾三颗糖,苏瑾接过后犹豫片刻,小心地将糖纸剥开。麦芽糖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她忽然怔住了——前世,她也曾吃过这样的糖。那时的自己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和院子里的玩伴分享着父亲带回来的糖果。
过了横桥,村里的房屋渐渐稀疏。一条山道若隐若现地藏在树林后,沿着它走去,便看见一栋半石半土的房子。屋前搭着茅草棚,一面写着“茶”字的布幡随风轻轻摇曳,显得格外清幽。
“哎呀,孟小子和清微回来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笑呵呵地迎出来,他身上的粗布衣服打着补丁,却洗得很干净,“等等,我给你们煮茶。”
“赵大爷,好久不见。”孟秋笑着打招呼,同时向老人介绍苏瑾,“这是新来的师妹。”
赵翁喊来孙子赵小涧帮忙烧火,自己则忙着张罗茶水。孟秋和孩子们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绘声绘色地讲起京城的见闻。
“城里的房子真有那么高吗?”
“御花园里真的有那么多奇花异草?”
“皇宫真的像画上那么漂亮?”
孩子们好奇地追问着,眼睛里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孟秋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时不时还加上一些有趣的细节。
苏瑾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手里的糖果早已融化,但那份甜意却留在心里。她看着孟秋被孩子们围着的样子,不知为何,觉得他似乎和在京城时不太一样。在这里,他身上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随性,仿佛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让他卸下了所有伪装。
赵翁不仅煮了茶,还特意下了面条。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飘着几片青菜,简单却格外香喷喷的。苏瑾垂眸看着碗里的面,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妹妹也要上山做道士吗?”赵小涧一边吃面一边憨憨地问她。
苏瑾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浅笑。还没等她说话,这个大男孩就放下碗跑去摘杏子,说要送给山上的微宁。
“小涧,别摘太多!”赵翁在后面喊着,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
不一会儿,赵小涧就抱着满满一背篓杏子回来了。看着孟秋无奈地将背篓背上,苏瑾抿嘴笑了。她也背起自己的小背篓,跟着孟秋和清微告别赵翁,踏上山路。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一直送到山路渐窄处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苏瑾回头望去,夕阳下的村庄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晕中,显得格外温暖。
赵翁家的面馆门口,她轻轻放下一串铜钱。这或许是她这辈子吃过最暖心的一顿面了,不仅仅是因为面条的味道,更是因为那份人情味。
山风徐徐吹来,带着淡淡的青草香。苏瑾跟在孟秋和清微身后,看着前方蜿蜒向上的山路,心中那份不安似乎也随着这阵风,暂时飘散了。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