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页)
昨天如棠赚了60多,郝梅做梦都是梦到闺女被村里拉去开表彰大会,身上还挂着大红花,手里举着「万元户」的牌子,荣耀至极!
结果今天只赚了三十多块钱,郝梅两眼一黑,梦想破碎啊。
虽然三十多也不少,但是吃过肉的人,你再给她吃青菜,心里苦啊。
「昨天有辣椒酱,今天没有,少卖了几块钱。」
「那也该是五十多才是啊,咋一下子就剩三十了,是不是生意不好做了,大家吃够了?」郝梅是担心闺女收入骤减,自己在城里开销大给闺女添麻烦,盘算着实在不行她还是回去种地吧。
受老陈家的气就受点吧,总比给闺女添麻烦好。
如棠笑嘻嘻的搂着她的胳膊。
「娘,没少赚,现金虽然只有三十多,可是我们还收了三十多个罐头呢,罐头让耀阳哥拉回去了,咱们不亏的。」
于耀阳回去时把这三十多个罐头都带回去了,他把如棠送到家门口就回去了,所以郝梅没看到罐头。
「三十多个罐头?咋回事?」
「昨天咱们换罐头的事传开了,好多人都用罐头换。」
「啊…痛心疾首。
罐头换一瓶还能自家留着生病时候吃,一下子来这么多,这得吃到啥时候?
「那罐头是耀阳哥拿回去卖的,不留着自己吃。」如棠看她如此在乎这件事,就解释给她听。
「啊?咋回事?」
如棠就讲给她听。
上次她和于耀阳去姥姥家,买礼物时,供销社没有罐头。
于耀阳顺嘴问了句,说是罐头厂供货周期太长,乡镇供销社人家看不上,好长时间才能送一次。
但是这会又赶上换季,温度忽高忽低,不少孩子都感冒,对罐头需求比较大。
D市作为北方为数不多的海滨城市,风俗上跟别的北方城市有很多相同之处,就比如生病了要吃罐头这点,坚信黄桃罐头会保佑每个北方孩子。
供销社买不到,就得托人从城里带,于耀阳和如棠就是看到这个机会,才答应罐头厂职工可以用罐头换啤酒的。
「啊,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卖多少钱啊?」郝梅听到不是砸自家手里才放心。
「我们算了下,罐头咱们收成本价不到一毛五,就按着五毛钱一罐卖给村里人,比供销社便宜五毛,这样咱们有赚,乡亲们也不亏。」
郝梅有点没算明白,掰着手指头在那琢磨,罐头厂给工人用罐头抵工资,一个就是五毛,女婿往外卖,也是五毛,这不就是不赚钱吗?
如棠笑着摇摇头,她娘这个算术水平,还是别做生意了。
「哎呀,我可算是想明白了。」郝梅一拍脑门,「工人是按着五毛左右的价格到咱这换海鲜,可是咱家海鲜啤酒成本低啊,算下来一个能赚三毛多,阳子这趟又能赚十块钱吧?」
如棠给她竖起大拇指,哎呦不错哦。
郝梅喜滋滋,可是喜了一会,又想不明白了。
「罐头在咱村供不应求的,咋罐头厂效益那么差?工人工资都发不下来?」
这不应该啊。
「这跟管理者有关,罐头厂应该是原材料出现了断裂,原材料供应不足,产值上不去,好几条生产线闲着,发不下来工资,只能用罐头抵债。」
「为啥不把罐头拉到乡下呢,买了给大家开工资多好,而且说到原材料,咱隔壁村不就产黄桃吗,黄桃去年都烂在果园也没人收,他们咋就能混到没有原材料呢?」
郝梅又是一头问号。
如棠耸肩。
「听着是简单,把需要的东西销售给需要的人,但这两年政策反覆,胆小的厂长根本不敢这么干,左右他们领的是死工资,做的好做的坏都是拿那么多钱,谁又愿意冒着被处分的风险给工人谋福利?」
之前都是计划经济,东西生产多少,卖多少,卖给谁,都是有数的,多了少了都得担责任。
这几年政策逐渐放宽,可不是所有厂子的管理者都有这个魄力做这些,宁愿桃子烂在地里,厂里生产不出东西,也不愿意丢了自己的铁饭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