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由(第1页)
几日后,李元娘从自己老父那里得知,这人之所以在自家屋檐下,只因过来镇上天色已经很晚,人生地不熟,好容易找到镇上唯一一家客栈他过去,伙计正要关门。
万没有想,那伙计到见他穿着草鞋,衣衫破旧,恐他付不出店钱,还不等他言语就直接说道店里客满,关了门。
走到李家这儿时风雪渐大,便想着好歹在此躲避一晚。
这样冷的夜里,除了路上连日雪地赶路,脚冻伤了,好在身上穿的是棉衣,人倒是没受寒发热染上风寒,也算万幸。
这几日,除了做了两双棉鞋,赵泽又另外拿了银子出来托王氏买了粗布和棉花找镇上做针线的妇人让再帮忙做身里衣和外衣。
灶屋大锅烧了水,赵泽洗了澡洗了头,把脏衣服俱都搓洗干净,趁着天好晾起来,再过两天走时一并带着。
背地里元娘没少听到她嫂子和他哥抱怨,说爹也不知道咋想的,真以为自己大富大贵人家呢,三百文够饭钱?这还又费柴烧水洗这洗那的!
元娘倒不是故意去听这些,奈何他哥去灶屋端饭给赵泽,她帮着主屋摆饭也一趟趟过去灶屋,张氏的声音根本不加掩饰,实在是大了些。
待到天放晴,路上雪化的差不多,赵泽脚上冻伤也好的七七八八,收拾了衣物,便辞了李老爷子,只说等自己安顿好再来拜谢。
李老爷子和王氏本就是个心善的,只让他趁着现在赶紧安顿下,毕竟再过两个多月就要过年。
今年这天气,小雪不到就连着下起雪来,这在安庆府几乎是没有过的事情。
赵泽去镇上办完事连同父亲的旧友一起到了青石崖,按照父亲说的,果然找到了程茂松,就住在山脚处,盖的青砖瓦房。
在青石崖没几户人家是青砖瓦房。
程家祖辈在青石崖,程茂松年轻时候出去闯荡,后来进了军中几年,认识了赵泽父亲,两人算是过命交情。
赵泽父亲先从军中归乡,靠着在军中攒的银子在北州府钧北县安定下来。
后来程茂松从军中也归乡安置,先跟着赵泽父亲一起走了几年镖,再后来妻儿双双病故,他心灰意冷就回了青石崖。
如今,赵泽父亲没了,母亲紧接着一病不起,很快也去了。
赵泽那些族亲,只想着怎么算计赵泽家的钱财,哪里有半点情义。
赵泽也不是个吃素的,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时早早托牙行趁着族里还没反应过来,把家里房屋、田地、大家具等等能卖的都卖了,哪怕要付牙行一比佣金也无所谓。
贵重点的物品,弓箭匕首等父亲留下的武器家伙什儿和母亲的首饰匣子等都封在个大樟木箱子里,连同其他被褥行李和小的家具箱柜一并托给了当初父亲在镖局里信得过的旧友宋铁柱。
前两天正好有一趟镖到兴庆县,走镖时正可以把赵泽托的东西给送来李家镇。
当初一开始就约好了日子,在李家镇等赵泽。若是那天等不到,就暂时把东西当五十两活当在当铺,五个月内来赎回,全当放在当铺暂管。
宋铁柱会把当票送到青山崖程茂松这里,宋铁柱和程茂松也是旧识,在镖局时处的也不错。
当初安排完这些,赵泽身上藏好了卖房屋天地的银票,带了二十两现银子和一些铜钱,就一路往青山崖来。
虽然脚冻伤,在李家镇养了些日子,好在却并没耽误事。
巧的是正好在李家走那日就是约定和李柱子在李家镇等的日子。
赵泽找到到宋铁柱,两人一起先把东西当了五十两。
宋铁柱不放心,反正这趟镖走完,年前也不打算接活了,就同赵泽一起去了青山崖找程茂松。
见赵泽找到人,程茂松又拿着看上去一无所有的赵泽极好,宋铁柱也算放下心来,两天后就启程回钧北县了。
那边宋铁柱回钧北县不提,这边,一转眼过了半个多月,这段时日程茂松待赵泽如父如兄。
两个人也算同病相怜,都是骤失至亲,事情不过三言两语以概之,可这其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能深切体会。
妻儿的坟如今都在这里,程茂松也不打算再娶,他同赵泽说等自己去了让他把自己同妻儿埋在一起,也算得团圆了。
赵泽听得心中酸涩,反倒是程茂松拍拍他肩膀道:“莫担心,如今我看开得很。活着时,必定好好活的,便不为我自己,为淑娘和晖儿也必定活好这每一日。”
“如今咱们爷俩也算相依为命了!”
“倒是你,过了今年二十了吧?安稳下来,也好张罗房媳妇了。”
程茂松同赵泽继续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