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页)
云丹很快就带着剩下的几个队员原路返回,身影消失在石道深处。
沈昭目送着一行人离开,扭头看到顾行驰若有所思的目光,笑了:“你是不是觉得云丹这小孩不一般?”
顾行驰回过神也笑:“说不准是托林寺神童呢,桑布沃知道我们的目的,应该不会随便挑一个人给我们带路。”
沈昭活动了一下身体,准备进入洞口,不忘感慨:“西藏这地界真是遍地神佛啊。”
顾行驰闻言微微笑起来,所以这里也遍地都是希望啊。
进入通道,照旧是白玉京打头。
四人依次弯腰钻进通道内,将近半分钟的时间,谁都没有说话,他们全都在看四壁的玉石。能看得出这些墙壁只是玉石原料,但也已经非常昂贵奢华了。不过这种东西即使被世俗发现,肯定也是有价无市。艺术和宗教价值成分太高,至多只能当成展览品。
通道很长又低矮,一行人只能弯着腰默默往里走。顾行驰能感觉到他们是在一路往下的,只不过坡度非常缓。行进途中没发生什么意外,但全然不变的白色通道、没有任何装饰与壁画的单调色彩,很容易让人觉得疲乏。
直到最前面的白玉京忽然一顿,顾行驰也跟着精神:“怎么了?”
白玉京稍微往侧边一让,顾行驰抬头去看,就见前方居然出现了分岔路口。在路口中间摆放着一个大概一人高的石雕,这东西猛地一看还以为是舞狮的狮头,但离近了才发现这应该是一只多尔玛。
多尔玛在雍仲苯教中是一种取代杀生祭祀的供品,一般都是用糍粑捏成的,但这里显然是为了保存,改用了石雕。长久没有人下到这条通道内,石雕上的矿物彩保存的还可以,能看到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区分,采用的基本都是亮蓝藏红这样的传统颜色,整体非常漂亮。
这东西的艺术感很重,应该是千年前的工艺品,但肯定不是什巴苯城时期的东西,应该是设置机关吐蕃赞普所留下来物件。
这东西放在这是什么意思?
后面沈岁和沈昭也走过来,有些纳闷:“这是路标的意思吗?告诉我们两条路该往哪里走?”
“那它不应该摆在路中间,而是应该摆在左右的某一侧吧。”顾行驰道。
几人盯着这只多尔玛,一时间都没有说话,几秒后,沈岁挠了挠头:“是我的错觉吗?我感觉这个东西看起来没有什么恶意,反而有点儿呆萌。”
确实,顾行驰也是这样的感觉。一般来说,越趋于原始的宗教仪轨,给人的巫术感会越重,尤其是在早期文化中,人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大部分的宗教场所都会有一些很难形容的阴森和阴怨感。但这里显然不是,单从这只多尔玛给人的感觉来说,这是个正统且温暖的地方。
“往哪走?”
顾行驰还记得他们是下来来找人的。沈昭此刻已经在右边的通道上发现了宋知淇给他们留下的记号,于是冲两人一歪头:“走这边。”
顾行驰应了声,转头去扯白玉京,就发现他还在看那只多尔玛。
“怎么了?”顾行驰问。
白玉京给他指了下多尔玛的底座,就发现这只多尔玛应该是被人挪动过。但挪动的痕迹也已经附上很厚的灰尘,显然其位置并不是在近期发生的改变。
“是有人把这只多尔玛从什么地方搬到这里来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做?”顾行驰微微皱起眉。
白玉京摇了摇头。
顾行驰留了个心眼,往多尔玛附近倒了些攀岩镁粉:“如果它的位置再发生改变,咱们回来的时候应该能看到它的运动轨迹。”
撒完镁粉,一行人顺着右边的通道继续前行,很快通道变高变宽,尽头位置出现了一道高大的白色门洞,门洞宝顶依旧是白色的玉石料,上面挂着已经腐朽的黄绸带,穿行过门洞,豁然开朗,后方区域极大,挑高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四人一进去就吓了一跳,因为这片区域四周的墙壁上全部都塑满了造像。基本都是佛像,法器、肤色、衣着等方面有着鲜明的苯教特色,上下多层重叠着,这是典型的悬塑佛国。
不过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空腔中心那棵将近十米高的树形建筑,猛一看这树跟泥城里的那棵灯树非常相似,但光照一打,立刻就能看出不同。这树通体姜黄,光泽差,树干上已经形成包浆和氧化层,这是典型的老金子,纯度不高,黄金含量只有现在新金的一半,但是这一整棵黄金树往这一杵,价值连城。
几人看着黄金树,皆是一脸呆滞状,许久都没回过神来。手电光线落在树上,迟迟没有移开,那陈旧的光泽感就在四人眼前晃啊晃,好像RMB在冲他们飘啊飘。
许久,顾行驰扭头问白玉京:“是这个值钱,还是太岁村下的那个玉石树值钱啊?”
白玉京仰头看着树,几秒后肯定道:“这个。”
顾行驰有些恍惚:“所以还是黄金值钱啊。”
白玉京摇摇头:“不是,这个大。”
顾行驰一下被逗笑了,但还没出声,忽然就先听另一串笑声从右侧的某个佛龛内部传出。
几人一下警惕,手电筒光亮随之扫去,紧接着他们就看到这一座壁龛内是一具坐姿的强巴佛。
不对。顾行驰靠近了一些,手电光落在佛面上,照得整个龛盒内明晃晃。很快他就发现,这东西并不是佛像,而是一个人,这是一具被装扮得十分华丽的,人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