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2页)
nbsp;nbsp;nbsp;nbsp;而空有绝对的军队领导力,智慧不足者,也会打出GG的结局,成为‘穷兵黩武’‘败坏国家’的反面教材。
nbsp;nbsp;nbsp;nbsp;左手文,右手武,左右手缺一不可。但左右手都能用的君主,实在少之又少,宋立国至今九位帝王,也就赵匡胤一个称得上智勇双全。后头的皇帝哪个不是因为自己武力值不够,反而害怕武将夺权,重文抑武,不断降低军队战斗力的。可见脑子和武力真的缺一不可。
nbsp;nbsp;nbsp;nbsp;赵芫的武力值显然是很够的,几场大胜下来,对国家暴力机构的掌控力达到了满值水平。也因此,她登基以来所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顺利的执行下去。而政令是时候得到的反馈是否正向,就是考研君主智慧的时候了。政令是好是坏,真正执行下去的政令是好是坏,都仰赖于领导者用人的智慧。
nbsp;nbsp;nbsp;nbsp;在朝会之前,张俊便提前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赵官家。
nbsp;nbsp;nbsp;nbsp;为了展示自己片刻不敢耽搁飞奔到京城来的忠诚之心,离开王时雍府邸的张俊,立刻就投递奏疏向赵芫问安,臣张俊思念官家,日夜兼程饭都没吃,一路疾驰入京巴拉巴拉。本意是谄媚拍马一番,给官家留个好印象。
nbsp;nbsp;nbsp;nbsp;想不到,宫中立刻给了回复,让他入宫觐见。
nbsp;nbsp;nbsp;nbsp;这可真是意外之喜,要知道张俊并非中枢大员,也非赵官家的心腹,要在朝会之外的时间地点面见官家,是很难的。
nbsp;nbsp;nbsp;nbsp;而官家召见他,不论是一时兴起,还是另有其他打算,张俊都暗自决定,必须抓住机会,进入官家的阵营里头。
nbsp;nbsp;nbsp;nbsp;见到王时雍,他可搞清楚了,朝堂中依旧分派分营,依旧有人站在官家的对立面。这就是个向上爬的机会。
nbsp;nbsp;nbsp;nbsp;张俊跟随殿前司侍卫,大踏步穿行在后宫当中,过程中目光将四面的景象收入眼中,宫人们恪守岗位,没有胡乱走动的。他心里初步有了成算,等进到议事堂,刚看到前方背对着门方向的身影,张俊便两步站定恭敬地作揖拜见官家。
nbsp;nbsp;nbsp;nbsp;“张相公来了,坐。”赵官家的声音果然如想象中一样的年轻,不过和以往听过的少女软糯温柔不同,字字如钉,透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感。
nbsp;nbsp;nbsp;nbsp;内饰官将椅子搬来放在书桌右边下首的位置。
nbsp;nbsp;nbsp;nbsp;“多谢官家!”张俊咧嘴道谢,整理好衣摆,虚虚坐下,抬眼间书桌后的身影转过了身,面向他露出真容。那是张无论谁瞧了都要称赞一句的好容貌,只不过与面容上镶嵌的一双神光奕奕的沉潭般的眼眸相比,容貌反而落在其次。被这样一双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眼睛盯着,恐怕宵小之人根本无从遁形。
nbsp;nbsp;nbsp;nbsp;好在,老子行得端坐得正。张俊在心里自我表扬,他张张嘴刚想说些好话,比如汇报下宁州如今的安稳繁荣状况什么的,就被赵芫抬手打住了。
nbsp;nbsp;nbsp;nbsp;赵官家温和地率先说道:“此回召张相公回京,其实是有件旁人都做不到的差事,唯有交给张相公你,朕才得下心来。”
nbsp;nbsp;nbsp;nbsp;旁人都做不到的差事!
nbsp;nbsp;nbsp;nbsp;张俊心念急转,立刻接话:“官家尽管吩咐,臣万死不辞!必达所愿!”
nbsp;nbsp;nbsp;nbsp;果然,赵官家见他包揽的如此干脆利落,神色顿时亲切许多,不知是不是他的错绝,感觉他和官家的距离都仿佛比初进门时近了许多。
nbsp;nbsp;nbsp;nbsp;“朕欲以朝廷的名义开设两路国际商道,一路在明,一路在暗。”既然人已经答应下来,赵芫便敞开来说,“国朝经商者众多,其收益却被豪强富绅收入囊中,朝廷只能通过税费的手段充盈国库,但朕心里清楚,国朝税费十之八九都由百姓所缴纳支撑,真正有钱的富绅却以诸多阴私手段偷税漏税。现在国库空虚,朕实在不愿意继续以民脂民膏填补国库窟窿。”
nbsp;nbsp;nbsp;nbsp;说到这,张俊已然目瞪口呆,都不用深思,便已明白,自己的那点事儿肯定早已被官家查的一清二楚。否则中枢人才济济,官家何必专程调一个素未蒙面的武将过来。
nbsp;nbsp;nbsp;nbsp;“官家圣明,臣在经商之道上小有心得,愿为官家差使。”他起身直接接下了官家递过来的担子。不管是什么差事,大的小的,他都要接。后退一步,今日他或许能推脱掩饰回去宁州,却必定埋下祸患的种子。反倒是揽下差事,办好了,昨日种种便如同烟消云散,明日官家身侧心腹之席位,说不得能多出一席。
nbsp;nbsp;nbsp;nbsp;不就是去经商吗!为了登上通天云梯,他张俊舍得下脸面!
nbsp;nbsp;nbsp;nbsp;赵芫算是明白,此人为何能在完颜构和秦桧的阵营里混得风生水起。既然张俊二话不说包揽下差事,赵芫也不再委婉,直接道:“朕希望你能做到,金人所穿所用皆为宋品,夏人所穿所用皆为宋品,吐蕃诸部所穿所用皆为宋品,蒙兀室韦所穿所用皆为宋品,若此事达成,张相公可位列三公矣。”
nbsp;nbsp;nbsp;nbsp;张俊沉默半晌,目光灼灼,“官家所愿,只在改变诸国穿用之上吗?”
nbsp;nbsp;nbsp;nbsp;“朕要改变的不仅仅在于衣食住行,而在于这里。”赵芫笑了,伸手点了点额头,“朕要边塞胡人多养牛羊,与中原换取衣食,朕要胡人不必颠沛流离就能吃饱肚子,朕要胡人摒弃野蛮的奴隶制,向往中原之治。”
nbsp;nbsp;nbsp;nbsp;“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nbsp;nbsp;nbsp;nbsp;“朕要他们都成为汉室子民。”
nbsp;nbsp;nbsp;nbsp;“这不可能!”张俊脱口而出,虽然赵官家言论之震撼力,几乎叫他神魂颠倒,但后面这几点,他认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成的,“官家,蛮夷之所以称之蛮夷,正在于其无法教化的特性,古往今来,无数血淋淋的例子就记载在史书当中,五胡乱华,中州陆沉,安史之乱,犹在眼前!给予他们足够的粮食,只会养出更多的敌人!”
nbsp;nbsp;nbsp;nbsp;张俊本以为官家所欲,不过是通过经济手段,侧面控制敌国的兴衰。可赵官家竟还说什么胡人也能成为汉室子民的胡话,简直……简直闻所未闻!
nbsp;nbsp;nbsp;nbsp;“张相公尽管去做便是,朕只是提出这一畅想。能否做到,且看来日。”赵芫淡定笑道。仿佛她刚刚并没有说出什么石破天惊的话语。
nbsp;nbsp;nbsp;nbsp;不可能的,不可能做到。张俊揣着满肚子的茫然混乱,离开皇宫。
nbsp;nbsp;nbsp;nbsp;翌日朝会上,*赵芫果然颁布了海陆商贸的相关政令,各地皆设置官行,定期采购不同品级的商品,以及出售来自国外的商品。这些官行同时担负着调控物价的责任,避免本地豪绅恶意囤积或抛售粮食商品,使百姓民不聊生。
nbsp;nbsp;nbsp;nbsp;原本的宁州留守张俊,被调职到开封当了个小小的官行行长。看在旁人眼中,明显是被降职了,下朝时,王时雍忍不住前去慰问,表示自己也没得到消息,否则一定会为他周旋的。
nbsp;nbsp;nbsp;nbsp;张俊不可置否,倒是十分洒脱地说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干出一番事业,迟早要回中枢来。
nbsp;nbsp;nbsp;nbsp;王时雍暗中嗤笑,都被打发去基层经商了,还有什么机会回到中枢。这所谓的官行,甚至与户部互不隶属,根本是官家为了弥补国库的窟窿,临时用来敛财的工具罢了。
nbsp;nbsp;nbsp;nbsp;整个朝堂,谁还不知官家打仗将国库打空了呢。
nbsp;nbsp;nbsp;nbsp;第112章诸国来朝
nbsp;nbsp;nbsp;nbsp;宋宣武二年,九月丁未,时值金天会六年,宋金两国于檀州进行和议……
nbsp;nbsp;nbsp;nbsp;四太子完颜兀术与大宋参政知事韩离素在檀州会面,双方经过‘友好’协商,金国送还教主道君皇帝,及官员数名,,顺利签订议和国书,结兄弟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