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确定采购生产计划(第2页)
“那三发设计的目的呢?”
贵飞的一位总师双手还在发动机上,眼神已经飘到了林远的身上。
“三发是一个妥协后的选择。”
提到这个,林远心里也有些可惜。
“其实一开始是我们没想三发来着,想着直接上精卫双发,但后来发现这样不行,燃油消耗太高。”
“甚至很可能达不到我们9700公里的目的,这就是精卫的缺陷之一,油耗相对太不友好了。”
“本来吧,也有方式解决,那就是把双翼的导弹空间去掉,全部加装副油箱,也能解决,这是我们最原始的设计方案。”
在场很多人暗暗点头。
确实,抛开气动外形和隐身性不谈,他们最开始的方案是最保险的。
双发,腹部双弹仓八弹槽或者单弹仓六弹槽;这是最稳妥的设计方式。
如果是一班飞机这么设计没问题,但金乌的要求是跨越第二岛链作战,这么设计就不行。
远赴外海作战,没有陆基支援,那自身就必须有足够强的燃油设计冗余和足够强的火力。
再结合高空机动性等其他综合考虑,现在这种设计是最好的。
可以说金乌从设计之初,就完全是为了远离本土作战而准备的。
换句话说,目前华国战机的设计思路是基于防守反击设计的,而金乌。。。是进攻。
一往无前的进攻。
从一开始就想着主动出击,奔着敌人老巢去的。
就华国附近这些国家,根本就不值得出动金乌。
“因此,结合多方面综合考虑,我们才上了三发,但核心装精卫。”
“一般的时候,精卫都可以不用开机,这样相当省油;一旦有需要,精卫直接开机,起步就是3倍音速,直接突脸。”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等林远给他们解释完,毕翰宇也走出测试观测间找到林远:“林总,我们得聊聊生产和采购问题了。”
前来参观的宗师们听见这话很自觉的各自三三两两的组队走开,自己去讨论自己的去了。
而且这时候地勤、系统、数据等各个组的工作人员也带着电脑进场了。
他们找到各个组去观摩去了。
“生产没什么好说的,我们最多还有半年时间,这是上级给我们下的死命令。”
“但我们应该用不上,这两个月会我们加紧进行地面试车,后续还有5台测试机在总装。”
“至于金乌,已经在秘密开工了,马上就有一架进入总装程序。”
“快的话,可能年后就要见面了。”
“至于采购,就看你们怎么个采购法了,生产计划是你们定还是我们定。”
金乌可以明确要采购了,所以要谈的事情其实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