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收获后的抉择与人生思考(第1页)
渔船稳稳靠岸,码头瞬间热闹起来。海风依旧带着熟悉的咸腥味,混合着人群的嘈杂声,在这片忙碌的港湾中交织回荡。林风和家人在工人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将船舱里堆积如山的海货搬运上岸。一筐筐肥硕的斗鲳鱼和白鲳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吸引了众多码头工人和围观者羡慕的目光。
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筛选、挑拣和分类,林风一家则在一旁指挥。林大海和林宇一边忙着清点数量,一边联系着码头上长期合作收海货的老板们。“老李啊,这次我们可是大丰收,斗鲳和白鲳又肥又大,数量还多,你赶紧过来看看!”林大海对着手机大声说道,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林风在忙碌的间隙,心中却突然闪过一丝落寞。这些天全身心投入出海捕鱼,他已经许久没有联系自己心心念念的女神了。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忐忑,暗自思忖女神会不会已经因为自己的冷落而生气了呢。但他很快又恢复了那种玩世不恭的心态,作为一个对感情有着自己一套“独特”见解的人,他觉得在感情里就应该不承诺、不负责,享受当下的自由与快乐。他深知金钱、时间和权力对男人的吸引力,此刻的他,正沉浸在收获后的春风得意之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觉得人生就该如此尽情享受。
在等待收海货老板的过程中,林风百无聊赖,思绪也开始飘散。他想起了自己对于成功和人生的一些思考。他一直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是认知的变现,而通往成功有四个重要的法门,分别是识贵人、走小路、拜冷庙和进窄门。他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些想法好好梳理一番,说不定还能给身边的人一些启发,就算不能,自己整理整理思路也是好的。
首先是识贵人。林风想起莫言说过的话:“你靠近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走什么样的路。穷人教你节衣缩食,小人教你坑蒙拐骗。自律的人教你如何上进,成功的人教你如何进步。”可贵人究竟该到哪里去找呢?林风认为,并非有钱有势的人就一定是贵人,况且这类人往往也未必愿意搭理自己。在他看来,寻找贵人有两个方向,一是往远里去找老师,二是往近里去找师傅。所谓往远里找,并不是指时间上的久远,而是要多去阅读那些有大成就的名人传记。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人性却是亘古不变的。从书中那些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里,能汲取到对自己言行处事最好的指导。就像他之前读过的某位商业大亨的传记,从中学到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抓住机遇的智慧。而近处的贵人,则是那些能够直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最好是身边的人。比如工作圈里比自己优秀的同事,他们在工作技巧和职业素养上的优点,值得自己学习;生意圈里比自己挣钱的同行,能从他们身上了解到更多生意经和行业动态;社交圈里人缘更好的朋友,能学习他们与人相处的方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为离得近,所以更真实,能实实在在地够得着,这样的贵人才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
想到这里,林风的目光扫向了正在和老板们交谈的父亲和哥哥。他们在渔业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自己的贵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引导,自己也很难在出海捕鱼这件事上如此顺利。
接着是走小路。林风觉得这个概念背后的逻辑,其实鲁迅先生早就通过“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说明白了。如今社会上大家都在说内卷,在他看来,内卷就是低水平的竞争。就拿渔业来说,传统的近海捕捞,因为门槛低,大家都挤破头去做,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收益却越来越少。而他们这次选择前往远海捕鱼,就是一次走小路的尝试。事实证明,效果显著。苏东坡说过,“天下有非常之人,才能做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只有打破常规思维,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小路,快、准、狠地扎根进去,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林风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总是随波逐流,走大家都走的路,很难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像在商业领域,很多新兴的行业在一开始都是少有人走的小路,但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林风思考的时候,收海货的老板们陆续赶到了。他们围着一堆堆分类好的海货,仔细查看鱼的品质,和林大海、林宇讨价还价起来。林大海和林宇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据理力争,为自己的海货争取着最好的价格。
趁着这个间隙,林风继续思考着成功的第三个法门——拜冷庙。他想到,如果去烧香拜佛,与其去那些香客众多的大庙,不如去找一个平时少有人去的冷庙。因为大庙烧香的人太多,僧人们每天接待众多香客,很难对某一个人特别关照。而冷庙的僧人因为平时鲜有人拜访,一旦有人前来虔诚参拜,就会格外珍惜这份香火情,日后若有需要,他们说不定会更愿意帮忙。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暂时处于低谷或者还未被大众关注的人或事,往往有着更大的潜力。如果能在这个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当他们日后崛起时,自己也能从中受益。就像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在初期可能不被看好,但如果能独具慧眼地投资或者加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林风想到自己在渔业上,也可以关注一些还未被充分开发的小众鱼种或者新的捕捞技术,提前布局,说不定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最后一个法门是进窄门。林风明白,进窄门意味着选择一条艰难且少有人走的道路,但往往这样的道路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窄门虽然一开始不好走,但因为竞争小,一旦通过,就能获得巨大的优势。这就好比读书学习,很多人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想着走捷径。但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人,最终往往能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多的选择。在渔业中,遵守严格的环保规定、采用可持续的捕捞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成本、限制捕捞量,但从长远来看,能保护海洋资源,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一条窄门。
在和老板们谈好价格后,林大海和林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次出海的收获,让他们的收入相当可观。一家人忙碌着将海货装车,收钱,心中满是喜悦和满足。
回家的路上,林风坐在车上,思绪依旧沉浸在对成功的思考中。他意识到,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一次出海的丰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要将这些成功的法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他也决定,找个时间好好和女神聊一聊,虽然他依旧不想在感情里被束缚,但也不想失去和女神相处的机会。
回到家中,林风一家受到了邻里们的祝贺和羡慕。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次出海的经历和收获。林风在热闹的氛围中,却悄悄走到一旁,拿出手机,给女神发了一条消息:“最近忙出海的事,好久没联系你了,你在干嘛呢?”发完消息,他靠在椅子上,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他知道,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旅程,而他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完消息林风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僵了一瞬,莫名有些紧张。他把手机搁在一旁,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满不在乎,可每隔一小会儿,眼神就不受控地飘向那小小的屏幕。“我怎么搞得,跟毛头小子似的。”他小声嘟囔,试图用自嘲驱散心底的忐忑。
窗外,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轻轻撩动窗帘。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林风的心尖上。许久,手机屏幕依旧漆黑一片,没有半点动静。林风心里泛起一丝失落,却还是安慰自己:“她肯定在忙,没瞅见呢。”
百无聊赖间,林风的思绪飘进了社交的迷宫里。他一直觉得自己和社交场合格格不入,那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戏码,他看了就浑身不自在。“都说知世故而不世故,立圆滑而明天真,可真要做到,谈何容易。”林风喃喃自语,脑海里浮现出之前有人问他如何讨人喜欢时,自己那一脸窘迫的模样,“教人讨人喜欢,我可做不来,但怎么不招人嫌,我倒是有点想法。”
他静下心,琢磨起人际交往的三戒,这些源自《后汉书》的古训,虽历经岁月沉淀,却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只是真正能领悟透彻、运用自如的人,实在太少。“少犯错,可不就等于多做对嘛。”林风若有所思。
第一戒,戒交浅言深。林风像翻开一本旧日记,回忆起往昔那些“交浅言深”的糗事。曾有一回,他刚结识一个同行,几杯酒下肚,就把自己多年摸索出的捕捞窍门、市场人脉一股脑儿倒了出去。结果呢,没出多久,对方就踩着他的“经验”,在生意场上抢了他的风头。“刚认识就掏心掏肺,这不是真诚,是缺心眼。真心的话,得留给真心相待的人。”林风暗自喟叹。他望向窗外,夜幕下的大海波光粼粼,宛如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巨大舞台,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粉墨登场。“大家都在生活这场戏里奔波,伪装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林风想到自己在社交场合偶尔的言不由衷,不禁有些赧然。
在渔业圈子里,这类“交浅言深”的教训比比皆是。有些年轻渔夫,和新伙伴聊几句,就把自己辛苦找到的优质渔场、合作多年的收购商信息透露出去,最后被人捷足先登,悔之晚矣。林风暗暗提醒自己,往后不管是谈情说爱,还是打拼事业,都得管住嘴,不能再犯这糊涂错。
第二戒,戒再见忘贵。林风的思绪飘向成年人社交的复杂棋局。“多数人都眼巴巴往上爬,一心结交权贵,这倒也无可厚非,可要是转头就忘了那些在低谷拉自己一把的人,就太不地道了。”他开始审视自己,虽说没刻意攀龙附凤,但偶尔也会忽略那些默默支持过自己的人。
“要是碰上一个没钱没权、能力平平、长相普通还乏味无趣的人,我会乐意和他打交道吗?”林风坦诚自问,答案是否定的。这答案让他有些沮丧,却也让他更加清醒:成年人的社交,本质是利益交换,“拿你有的,换你要的,你能得到的,不过是你配得上的。”林风深知,想在社交场上左右逢源,就得先打磨自己,提升价值。
回想出海捕鱼那些日子,自家和收海货的老板们合作愉快,不正是因为双方各取所需、实现了利益共赢吗?老板们收走高品质海货,自家收获丰厚报酬。林风意识到,未来社交,得把精力花在提升自身能力上,只有自己足够出色,才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
第三戒,戒未信纳忠。林风脑海里浮现出那些好心提建议,却碰了一鼻子灰的场景。“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老祖宗这话,真是一针见血。”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可人们往往只爱听甜言蜜语。“千金不传无义者,万财不渡忘恩人。医逢信者但可救,道遇无名枉费心。”林风愈发觉得,人际交往是一门要用一生去钻研的大学问。
他想起曾经给好友出谋划策,劝对方慎重选择工作,结果好友非但不领情,还觉得他多管闲事,两人为此闹得很不愉快。“以后再给人提建议,得先掂量掂量对方信不信任我,不然就是自讨没趣。”林风暗暗警醒自己。
就在林风陷入沉思时,手机“叮咚”一声,打破了房间的寂静。他猛地坐起身,手忙脚乱地抓起手机,是苏晴的回复!林风的心跳陡然加快,手指微微颤抖着解锁屏幕,一行字映入眼帘:“刚在忙,你出海回来了?”短短一句话,却像一道光照进林风心里。
他连忙回复:“是啊,这次收获还不错。你最近咋样?”消息发出去,林风又后悔措辞太普通,怕苏晴觉得没意思。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眼睛死死盯着手机,不放过屏幕上任何一丝动静。
趁着等回复的间隙,林风把人际交往三戒又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他突然意识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日常社交,对追求苏晴也大有裨益。不能一股脑把感情倾泻出去,得循序渐进,先和苏晴建立信任、增进了解;也不能一味讨好,得把自己的闪光点、真本事亮出来,吸引苏晴的目光;更不能在苏晴还没完全信任自己时,就贸然提建议,免得惹她厌烦。
没一会儿,苏晴回复了:“挺好的,真为你高兴。”林风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接着和苏晴聊起来,这次格外注意言辞,不再像从前那般随意。他绘声绘色地分享出海时惊险又有趣的经历,苏晴也分享工作里的点滴,林风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送上鼓励和贴心建议。
随着聊天深入,林风渐渐放松下来,他发现和苏晴聊天轻松又愉快。他们聊到对未来的憧憬,林风兴致勃勃说起自己想在渔业干出一番大事业,不仅要改良捕捞技术,还要开拓海外市场。苏晴则笑着讲起自己工作中的目标和挑战,林风听得入神,脑海里勾勒出苏晴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的模样。
在你来我往的交流里,林风真切感受到人际交往的奇妙魅力。以往他把社交当负担,如今和苏晴聊天,却让他明白,只要用心对待,社交也能这般美好。他不再把聊天当任务,而是全心享受和苏晴相处的每一刻。
不知不觉,窗外夜色深沉。林风结束和苏晴的聊天,满心欢喜。他走出房间,看到家人正围在餐桌前准备晚餐,暖黄的灯光洒在家人脸上,温馨又美好。他想起今天对人际交往的深刻思考,这些道理不仅能助力社交,更能让他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晚餐时,林风红着脸和家人分享和苏晴聊天的事,家人纷纷为他高兴。林大海笑着打趣:“儿子,喜欢人家姑娘就用心对待,别再吊儿郎当的。”林风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心里清楚父亲说得在理。
饭后,林风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他望着窗外繁星闪烁的夜空,思绪飘远。他暗暗下定决心,从明天起,把人际交往三戒融入生活点滴,努力提升自己。他满心期待和苏晴关系更进一步,也立志在渔业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林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全新感悟,缓缓进入梦乡。他嘴角含笑,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备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