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声讨(第2页)
天幕下,老祖宗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哀伤与愤怒。
而那满山的白色墓碑和恐怖的万人坑,如同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的噩梦,久久无法散去。
秦始皇嬴政,身着玄色龙袍,头戴冕旒,正端坐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审阅着各地呈来的竹简。
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这世间的一切虚妄。
就在这时,天幕上突然出现了甘陕大地那惨绝人寰的万人坑遗址画面,森森白骨在日光下泛着冰冷的光,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冤屈与痛苦。
嬴政的眼眸瞬间瞪大,眼中的怒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将这大殿焚毁。
“岂有此理!”他怒吼一声,猛地一掌拍在身前的案桌上。
这一掌,蕴含着无尽的愤怒与力量,坚硬的案桌竟如脆弱的薄纸一般,瞬间化为齑粉。
“来人,宣蒙恬觐见!”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犹如洪钟般震耳欲聋。
赵高站在一旁,早已吓得脸色苍白如纸。他深知陛下此刻的心情,犹如暴风雨中的怒海,任何一点小小的波澜都可能引发惊涛骇浪。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应道:“喏!”便匆匆退下,去传陛下的旨意。
汉武帝刘彻,正骑着一匹矫健的骏马,在未央宫的御花园中驰骋。
他身姿矫健,意气风发,尽显一代雄主的风范。突然,天幕上的画面一转,出现了一座漫山遍野布满墓碑的山岗。
每一座墓碑,都代表着一位为大汉疆土浴血奋战的将士,每一座墓碑,都铭刻着一段悲壮的历史。
刘彻猛地勒住缰绳,骏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阵嘶鸣。
他望着天幕上的画面,胸中的怒火如火山喷发般汹涌而出。
“这是何人所为?竟敢如此践踏我大汉将士的英灵!”
他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定要灭了这藩邦小国,为我大汉将士报仇雪恨!”
贞观年间,长安城中一片繁华景象。
李世民端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与满朝文武大臣商议着国家大事。
突然,天空中出现的天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画面定格在日本那挑衅的场景时,底下的文武大臣们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此等蕞尔小国,竟敢如此嚣张,臣恳请出兵,灭了这小日本!”一位武将率先站出来,单膝跪地,大声请旨。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大臣们纷纷响应,一时间,大殿中请战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脸上虽未显露出过多的情绪,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坚定。
他微微颔首,说道:“众爱卿的心意,朕已明白。此事,容朕再斟酌一番。”
明朝洪武年间,应天府内,朱元璋正与长子朱标在御书房内商讨政务。
忽然,天幕乍现,其中倭寇犯下的累累罪行映入眼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朱标见状,眼眶瞬间红了,他死死地抱住自己的父皇,声音急切又坚定:“父皇,您的坐镇朝堂,大明的百姓还需要您,这些倭寇交给儿臣和四弟,儿臣定踏平倭寇之地。”
朱标自幼熟读经史,心怀苍生,对这些侵略者的恶行深恶痛绝,只恨不得立刻领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