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一次的货款是17200块,刘秀兰换了7000块钱的各种全国票据,收了10200块钱现金,回家盘点了一下加上这一次货款自己已经有了134700块钱。

她现在已经是个妥妥的富婆了。

很快58年开始了大锅饭的时代,这一年地里的庄稼开始减产,但是全国上报的粮食产量却非常高,但后岭村依旧是有多少报多少。

到了59年冬天,后岭村以仓库里的粮食不足,无法维持大锅饭为由提前解散了大锅饭,这一年干旱,地里的收成更是不如往年。

如果只靠地里的粮食,别说吃饱饭了,不饿死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这时大家都非常感激大队长和支书两人的英明决策,让后岭村的人每家都提前准备了救命粮。

离后岭村最近的前岭村,在之前后岭村有动静的时候,很多人都悄悄的学着后岭村屯粮食,所以很多人家里也多少有些粮食。

只是这些粮食对三年的大饥荒来说肯定是不够的,大家还是只能尽量节约,每顿都是少量的粮食搭配树皮野菜草根一起吃。

刘秀兰的大儿媳妇谢小兰一家也是非常感谢刘秀兰,不仅提前提醒了他们早点屯粮食,过后还送了1000斤粮食过来给他们,让他们一大家子不至于在这艰苦的年代饿死。

村里很多人家的情况他们可是看到了,大锅饭根本就无法维持多久,有了后岭村的开头,后面很多村子也争相学习,也提前取消了这种既不公平,还浪费粮食的行为。

转瞬来到59年冬天,刘秀兰还是答应了赵四爷今年帮他弄点猪肉,于是刘秀兰今年冬天以每斤1。5元的价格出了10头300斤左右的小猪给他,收了5000块钱。

刘秀兰又拜托赵四爷给自家二儿子和女儿买了两个工作岗位,老大因为读书不行,学历不过关,又加上他他本来性子就有点木,不愿意去厂里工作,所以自愿在家。

赵四爷也非常给力,没几天就给她搞到了一份供销社售货员的工作和一份纺织厂的工作,两份工作花了刘秀兰800块钱。

办好了手续,于是十月底周安就入职了纺织厂,周莲也入职了供销社的工作,刘秀兰还给他们兄妹俩在城里租了一套小院,方便他们住在城里休息。

刘秀兰也担心老大觉得不公平,所以也给了周平500块钱,不管他想不想工作,她都把钱给他。

于是老周家的两个小的成为了工人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后岭村,这还是他们后岭村出的第一个工人呢。

于是每天刘秀兰出门都会被各种老娘们问候。

时间就这么过着,很快时间就到了59年的新年,刘秀兰今年自己做了30斤腊肉,还拿了15斤五花肉回来放雪里冻上。

谢小红是个非常懂事的儿媳妇,自从嫁给周平,她也一直本本分分,人也一直都很孝顺,和家里小叔子小姑子相处的也非常好,也多多少少知道了自家婆婆是个有本事的人。

在这个会饿死人的年代,谢小红非常感激上天让她嫁到周家,不仅婆婆不磋磨人,小姑子和小叔子也都很好相处。

婆婆还主动帮了自己娘家,让娘家不至于像其他人一样饿肚子进门后就可以自己管自己的小家庭,只是以后都是默认的自家丈夫给婆婆养老而已,婆婆也说了,等小叔子结婚后就打算分家。

眼看后天就要年三十了,刘秀兰让儿媳妇去把大儿子喊来后。

刘秀兰:「老大,你明天跟你媳妇一起去你老丈人那看看,带二斤冻五花肉回去,马上过年了,把我准备的年礼给一块送过去。」

谢小红:「娘,肉就留着给小姑子他们回来吃吧,您的年礼都已经够厚了,要不了这么多。」

周平:「娘,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和小红一起回去看岳父岳母,一定把您准备的东西给带着。」

刘秀兰:「小红啊,你是个好孩子,放心,多少算是一片心意。」

刘秀兰知道这是婆婆在帮她娘家呢,她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她知道自家婆婆有本事,能在外面弄到很多稀罕货,每次家里问起她,她也都会说是自家小姑子在供销社里带回来的。

由此一来,刘秀兰看出自己这大儿媳妇其实很聪明,也不是那种狠狠倒贴娘家的,所以家里很多事情也就没有瞒着她。

谢小红:「谢谢娘,后天就三十了,明天我跟平子一定早点回来,小姑子可是最喜欢我做的鸡蛋饼了。」

刘秀兰笑:「你啊,别一天天的就惯着她。」

于是第二天一早小夫妻二人就一起回了娘家,下午在县里上班的周安和周莲也回来了。

晚上饭桌上周安说了自己处对象了的消息。

周安:「娘,我处了一个对象,已经快两个月了,她家就是城里的。」

刘秀兰一愣,好家伙这小子不等她来折腾自己就把婚姻大事给搞定了?

刘秀兰:「她家是干啥的?叫啥名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