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2页)
“刚刚得知此事,儿臣十分震惊。”
朱樉回答,“不知父皇可有线索,指向何人所为?”
朱元璋叹了口气:“这事很蹊跷。天牢戒备森严,没有内应,朱棣断不可能逃脱。咱已命锦衣卫彻查此事,暂时还没有确切的结果。”
朱樉沉思片刻:“父皇,儿臣以为,朱棣越狱,北境叛乱,这些都不是偶然。背后必有一股势力在操控,其目的就是要推翻削藩政策。”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你有何证据?”
“儿臣在北境发现,叛军背后有秦王的影子。他们勾结蒙古部落,企图制造混乱。”
朱樉解释道,“而秦王与朱棣素来交好,朱棣越狱后很可能会与秦王汇合。这一切,都指向反对削藩的势力在幕后策划。”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咱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咱才命你回京,协助太子处理朝政,防止有人生乱。”
“父皇明鉴。”
朱樉恭敬地说,“儿臣定当尽忠职守,辅佐太子,确保大明江山稳固。”
“好。”
朱元璋点头,声音逐渐虚弱,“咱乏了,你先下去吧。”
朱樉告退后,直接返回东宫,与朱标详谈。
“大哥,现在朝中情况具体如何?哪些大臣支持削藩,哪些反对?”
朱樉直截了当地问。
朱标长叹一声:“情况比你想象的更复杂。表面上看,大多数大臣都支持削藩政策,毕竟这是父皇的决定。但暗地里,有不少人对此有异议。特别是那些与藩王有联系的官员,他们虽然不敢公开反对,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处处设障。”
“有哪些人值得警惕?”
“首先是兵部尚书黄福,他本与秦王关系密切。”
朱标列举道,“其次是户部侍郎吴溥,他曾是朱棣的座师。还有京营统领李景隆,他与几位藩王都有姻亲关系。”
朱樉思索片刻:“这几人的共同点就是与藩王关系密切。他们表面上效忠朝廷,实则心向藩王。”
“正是如此。”
朱标忧心忡忡地说,“最近,他们开始散布北境叛乱的消息,声称这是削藩政策导致的结果,要求朝廷重新考虑这一政策。”
“那我回来得正是时候。”
朱樉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有了北境平定叛乱的好消息,他们就不能再用这个借口了。”
朱标点头:“明日早朝,我会宣布北境平定的消息,同时表彰你的功绩。这将大大提振支持削藩的士气。”
兄弟二人又商议了许多细节,确保明日朝会上能够掌握主动。
夜幕降临,朱樉回到自己的府邸休息。
这座府邸自他离京后就一直空置,如今尘封的气息依然浓厚。
府中的仆役匆忙打扫清理,准备迎接主人的归来。
李义悄悄前来觐见,带来了新的情报:“殿下,有密报称,李景隆已经秘密集结了京营的部分将士,似乎在准备什么行动。”
朱樉眉头紧锁:“他敢在京城动武?这不是找死吗?”
“据说他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而且有传言称朱棣可能已经秘密回到京城,准备与他里应外合。”
李义低声道。
朱樉立即警觉起来:“李景隆若真敢兵变,那就是谋逆大罪!立即派人密切监视京营的动向,一有异常,立刻报告。同时,联系城外的将士,随时准备进城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