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绿珠仗义救姊妹张茂坐镇稳大局(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孙秀皱眉,不是张家?他用审视的眼光上下打量这个不大成器的独子。

孙会只觉后背一凉。

果然,听他老子厉声训道:“我跟你说过什么?多事之秋,让你没事别出去晃荡,更不要动不动就得罪人。你这是又惹上了谁家?京城里鱼龙混杂,咱们孙家将将起势,这个节骨眼上,就不能消停点?”

孙秀点着儿子肥硕的脑门,道:“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张茂?把本事用在该用的地方?”

得,诉苦不成,反惹一身骚。孙会摸摸鼻子,低头认怂。

至于孙衢,孙秀也觉对不住这个侄子,但是又想到儿子这般不成器,跟这个小子怂恿怕也有关系。人嘛,心总是偏的,明明自己的儿子不是个东西,却总想把锅推到旁人身上。

“阿衢身上的伤需静养,我南郊有个庄子,便送与你做养伤之用吧!”

孙秀这是把自己的别庄当谢礼送了,顺便把侄子和儿子远远地隔开来。

孙衢这一房原本就是仰仗长房生存,孙秀京郊的庄子少说也值百金。伤一条腿就能换一个百金的庄子,值了!

孙衢赶紧谢过。

孙秀却揪着孙会径直去了书房,压着他把这几天的行踪事无巨细都汇报了一番——气归气,但到底是谁胆大包天伤了他的宝贝儿子,他还是要调查清楚的!

孙秀到底老奸巨猾,在与孙会复盘的过程中,发现唯一可能起冲突的地方,大概就是万锦楼弄死伎子的事了——孙会也确实是在出了万锦楼后就出事的。

万锦楼?石崇?

孙秀冷笑,还真是冤家路窄!

……

凉州府治姑臧。

虽说春风难度,但随着日头渐长,雪水消融,姑臧城里也渐渐草木葱茏起来,一派迟来的春景。

刺史府外书房,张茂将拟好的公文递与一旁的司马宋配。

宋司马看过后,点头道:“二郎思虑详尽,某便按这个来。”

凉州初定,处处急需人才。

张茂趁着父亲张轨清醒时,与之探讨过后,决定施教化于河西,征兆九郡贵胄子弟百人,建立学校,仿照洛阳太学,设崇文祭酒,位同别驾,春秋两季以文、射选士。

此举既能为国抡才,又尽纳士族子弟于囊中,不失为笼络人心的好法子。

宋配是张轨身边的老人了,可以说是看着张家兄弟长大的。如今张轨突然遇袭,张寔因为质子之身,赶不回来,故而偌大的凉州,庶务尽数压在了匆匆赶回的二郎张茂身上。

原以为年轻人做事冒进,没想到不过几日,张茂便将凉州城的大小事务分管得井井有条,对他们这些老臣的意见,也能悉心听取。

宋配满意地点头——有子若此,主公何愁家业不继?同时,也有一丝忧虑——二郎贤哉,却不是长子。眼见着张家家业越来越大,只盼大郎和二郎兄弟俩能一直这般兄友弟恭,毫无嫌隙。

张茂不知他所想,却问起了另一件事,送往洛阳的端阳节礼可到了?

宋配一愣,不意他会问起这个:“算算日子,也该到了,想来月底能有回信。”

张茂点头,不自觉地将手搭上右腕,那里有裴妍随家信寄来的一条新编的长命缕。

他抬头向殿外看去,西北的春日不若洛阳多雨,艳阳直勾勾地舔着刚刚复苏的土地,隐隐能看到黄沙下掩埋的星星点点绿意。

如今的洛阳城里一定热闹非常,郎君和仕女们都关上了轻薄的春衫,除了踏青和准备寒食的物事,京城上下还要为下月的端阳节做准备。

赌坊一定是最忙的,郎君们抢着为自己看好的船老大下注助阵,女郎们则忙着给家人编五色绳,还要采箬叶裹角棕。

张茂抚着腕上的丝带,想着裴妍为她一丝一缕编织手绳的样子,嘴角不禁漾出一丝浅浅的笑意。

他想裴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