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女儿国王私房照(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李成儒家曾经家底也很厚,也趁皇城边上的大四合院,但他两岁父亲就去世了,比李光富还惨,而且他们家兄弟姐妹11个,这就更惨了。

就算老父亲藏着留下了点什么,但11个孩子一分也就不剩啥了,所以李成儒未来的成功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眼光和魄力。

但太有魄力也不好,所以后面炒外汇又赔进去个屁的了。

现在他主职是景山服装厂的缝纫工人,就在故宫后面,这也是他后来进军服装业的优势。

除此之外还跟董老师学着话剧,已经瞄准了电影学院的业余表演班,准备报名参考,今天帮忙看房纯粹义务帮忙,结识名流。

至于他能不能从中吃点中介费,魏明不在乎,只要能把事儿办成了就行。

打算卖房的那位姓“那”,一听就是满族,祖上旗人,就是不知道是叶赫那拉还是乌拉那拉了。

小那是李成儒初中同学,二十五六,没了父母,不过在美国有个姑姑,但也不太亲,俩人压根儿没见过。

姑姑承诺能把他弄到美国去,但到了那边要自食其力,姑姑家也就是美国普通家庭,而且她做不了自己外国老公的主,也就能帮到这了。

小那早就向往国外的生活了,所以他就想把去年刚还回来的祖宅卖了,到了那边有个启动资金也能干点事业,以后再以海外华人的身份衣锦还乡,做人上人。

“因为那套宅子之前是给机关单位用的,所以退给他之后没有其他住户的问题,他一个人就能做主。”李成儒道。

这点让魏明很满意,在80年代中期的出国大潮正式来临之前,这样的宅子可不多。

走了不久,前面遇到了一个路口,三人拐进去,然后又拐了一个弯就到了。

进了这里,就显得幽静了许多,魏明还特意观察了一下街道宽度,还好,汽车可以轻松开进去。

到了门口,门不大,但也摆着两个石狮子,一看就有年头了,还有台阶有门槛。

李成儒介绍道:“咱们看的这套面积不小,虽说是一进的院子,但面积有四百平左右。”

他都没敲门,直接一推就进去了,门后面还有一个影壁墙,然后就看到挺宽敞的一个院子里,一棵粗大,且树冠蓬松的银杏树矗立在院子正中。

因为这棵树的存在,七月份的院子多了一份凉意,现在还没到秋天,银杏树叶还是绿色,等变成金黄更漂亮。

“小那,来人了!”李成儒喊了一嗓子。

很快一个穿着背心,不修边幅的瘦高青年走了出来,手里还夹着半截卷烟。

“来啦,看看吧。”

虽然他有种急切地想要卖掉房子的心思,但却故意强装淡定,另外还有一丝卖掉祖产的不甘。

这个年代的四合院肯定不如将来富豪们修缮改造之后的漂亮,但因为之前是机关单位在使用,保护的还算不错,比起多户聚居的大四合院强了不少,也没有乱搭乱建的现象。

还有就是因为只有一进,所以也没有抄手游廊、垂花门等设计,缺少一些四合院的典型特征。

另外就是院子挺大,但没有独立的茅房。

小那介绍道:“出门右拐就是公厕,近。”

这就是魏明不喜欢现在这些四合院的原因,方便起来太不方便。

不是不能改造,只不过手续繁复,而且还要看政策变化,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改造。

这个院子的好处就是方正,而且房间够多,还保留着一些以前的风貌。

按照小那的说法:“就这银杏树都一百多年了。”

这棵树在魏明这里算是加分项,因为院子够大,不会太影响光线,又有乘凉的地方,为小院增加了不少生机。

但他嘴上还要嫌弃占地方却不能刨了,这种有历史的树都是登记在册的,不能刨。

刘恒的《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大民私自搭建的小屋里为什么床上有一棵树,就是因为燕京城里的树不能私人想刨就刨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