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7章 奥兰治亲王4(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种事如果放在东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威廉本人意愿坚定,西班牙国王也会出面反对,甚至动用武力或者干脆篡改遗嘱。

但在欧洲却是常态,如果西班牙国王想把权力和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必须遵守这种规定。不光遵守,还会尽力维护,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

那么这种继承体系是好是坏呢?洪涛认为站在不同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答案。做为当权者,肯定希望有一套体系能确保权力的有序继承。

而做为被统治者,应该不希望这套体系存在。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就更难跨越阶层获得权力了,要永世被贵族们剥削。

不过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这套体系存在,权力交接是不是就会变得血淋淋?中华文明几千年里,绝大部分朝代都是张家灭李家、王家再灭张家的暴力继承,大多数争斗还都特别残酷,动不动就把人口减半。

而在这些争斗中死亡最多的是哪个群体呢?绝对不是贵族和掌权者,百分百都是平民百姓。

除了死亡之外,还有很多文明的产物和财富被战火摧毁。从这个角度上思考好像有一套可行的权力继承体系,对底层来讲又是件好事。

好了,闲话少讲,进入正文。莫里斯继承了奥兰治亲王之后,名正言顺的成了荷兰共和国执政官,按说是件好事。

凭借他的军事才能,休养生息几年,攒足力气肯定能把西班牙人赶出低地,彻底实现他父亲和许多荷兰人的心愿,让低地地区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不再是任何势力的附庸。

可惜现实中却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喜欢足球的书友应该会想到为什么。没错,内斗!

荷兰人好像被神灵诅咒过,无论在任何时间,只要生命不再遭受威胁,可以把肚子填饱,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内斗。而不是团结起来,互相放弃一些主张,争取把基业做大做强。

西班牙人的入侵还没彻底解除,仅仅是弄了个时间不长的停战协议,荷兰人喜欢内斗的天赋又爆了。

莫里斯弄了支常备军,也凭借着这支军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陆军,阶段性的赢得了战争,也挑起了内斗的帷幕。

按照欧洲的传统,国王是不能直接控制军队的,而是要交给贵族们分别掌控。因为国王一旦把军事力量掌握在手中,贵族们就没话语权了,利益肯定会受到侵犯。

在签订完停战合约的第一时间,荷兰议会里就有人要求莫里斯解散这支常备军,声音最大的是大议长,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及其支持者。

奥尔登巴内费尔特在威廉一世时期就进入了政界,非常善于外交斡旋,与英法结盟共同对抗西班牙就是他力主促成的。

在威廉一世死后,他又坚定的站在了莫里斯一边,辅佐这位年轻亲王一步步登上了共和国执政官的位置。按照中国的习惯,他就是托孤之臣。

但再亲密的人际关系遇到权力之后也会反目成仇,奥尔登巴内费尔特与莫里斯之间的第一个分歧来自于是否签订停战合约。

按照莫里斯的观点,尼德兰总督阿尔布雷希特七世提出的停战和谈是缓兵之计,不光不能上当,还应该乘胜追击,至少要把西班牙侵略者彻底赶出整个尼德兰地区才可以考虑和谈。

而奥尔登巴内费尔特则认为荷兰联合省共和国连年征战消耗太大,应该先签署停战协议,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最终两个人也没达成一致,只好由议会里的七省代表进行表决。结果不言而喻,莫里斯失败了,不得不和尼德兰总督签署了停战协议。

表面上看,这两个人是因为对战争走向的判断不同而产生了分歧,实则原因更深,是对权力分配方式的争夺。

莫里斯不愿意停战,就是要趁机抓权。只要战事不停,他就可以绕开议会在很多事情上一言九鼎。而奥尔登巴内费尔特正是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贵族阶级的权力被国王一点点拿走,才不得已展开了反击。

阶级之间的权力争夺一旦开了头往往是无法善终的,从此之后荷兰高层就分成了支持奥兰治亲王的保守派和代表商人利益的共和派,两派之间斗得旗鼓相当,几乎在所有事情上都要生争吵。

最终结果是谁赢谁输呢?此时必须借用一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为了彻底打败对手,莫里斯不得不祭出了大招,也是他最拿手的办法,军队。

他先以宗教争端为由,宣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支持的阿明尼乌派为异端,然后展开大搜捕,一下子逮捕并处决了二百多人,其中也包括曾经的顾命大臣和战友。

是不是挺滑稽的?荷兰人民就是因为反对西班牙对新教徒的歧视和剥削才拿起武器反抗的,结果打来打去,当年的屠龙少年却成为了恶龙,开始在内部以宗教名义迫害政治对手了。

欧洲的三十年宗教战争实际上也一样,不要看名字,这场战争一点都不宗教,信仰方面的对立只是国王们拿来开战和证明自己正义的借口,骨子里争夺的还是权力和利益,没有半点新鲜的。

莫里斯在58岁时去世,也是一生未娶,爵位又传给了他的另一位同父异母弟弟,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与莫里斯相比,年轻时就在哥哥军队里接受正规训练的亨德里克,在军事才能上毫不逊色。

继任之后马上整顿军备,待停战协议刚一到期,立刻挥兵西进向尼德兰地区起进攻,很快便攻占了赫龙洛、斯海托亨博斯、马斯特里赫特和布雷达,打得西班牙军队节节败退。

不仅仅在陆地上能打,亨德里克对海军建设也没忽视。从他继任开始荷兰人就在玩了命的造船,甚至还让科恩总督向大明帝国出了订单,一口气订购了22艘三桅商船,排水量都在5吨以上。

眼下荷兰人说船只吨位、数量和航线是世界第二,包括大明帝国在内没谁敢说第一。据海军粗略统计,荷兰百吨以上的商船数量接近3万艘,航线遍布世界上已知的绝大部分港口。

sabq。。sabq。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