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6章 大宋传统士大夫内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向太后无奈,只能是在这天早朝之后,特意派人把赵煦,喊到了保慈宫中。

自入冬以来,赵煦就搬回了福宁殿居住。

这主要是因为,赵煦渐渐大了。

而保慈宫,命妇出入频繁,为免瓜田李下之嫌,向太后主动让赵煦搬回了福宁殿居住。

当然,她没有忘记,让自己身边的心腹尚宫安慈仁康夫人张氏,带着一队精心挑选的四十岁以上的老女官,到福宁殿服侍赵煦起居。

这是为了避免,宫中的小浪蹄子,勾引天子,损失龙体。

这也算是成长的烦恼吧。

赵煦到了保慈宫,给向太后请了安,就坐到她身边,问道:“未知母后,召儿来此,所为何事?”

向太后看着赵煦,叹了口气,道:“前日吾命有司,誊抄给六哥的劄子,六哥可看过了?”

赵煦点点头:“儿看过了!”

他扬起眉头:“儿记得,当时还给过母后提过建议……”

“宜当果断申斥有关大臣的弹章,并勒令其收回相关言论!”

“……”向太后低下头去,沉默良久后,才道:“却是吾心软了……”

“一时犹豫,如今,却是酿成了祸端!”

她看着赵煦:“今日早朝,左相吕公著呈了乞请致仕劄子……”

“门下侍郎李常,也呈了乞郡劄子……”

赵煦听着,抿了抿嘴唇:“不过三日,怎会变成这个样子?”

但,这其实只是托词。

事实是,虽然进入十一月后,赵煦的精力几乎完全放到了翰林院。

几乎每天都会到翰林院中,视察元祐浑运仪的安装进度。

然后,他会在苏颂、韩公廉、陈易简等人的陪同下到翰林医官院,视察大蒜素的提取制备实验。

这两个事情,都是他近期的重点关注对象。

主要是,这两个事情都已经走到了关键节点。

尤其是元祐浑运仪,在经过了两年不惜工本和代价的投入后。

这台集天文观测、计时、报时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以水力为动力,应用了一大批当代最高科技、最高技术的庞然大物,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组装、调试和验证阶段。

若一切顺利,明年正月开始,大宋皇城就有了每天十二时辰不间断的机械报时钟表。

若是成功应用,那么明年的科举,就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机械精确计时、报时的科举考试。

其对工业生产,更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精确的时间观念,是近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

反过来也可以说,精确的时间,是有利于工业生产的。

所以,赵煦对这个工程器械的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大蒜素就更好理解了。

毕竟,没有人比赵煦更关心自己的小命。

大蒜素又是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最容易成功制备的抗生素。

唯一的问题是,这两个工程都很费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