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1页)
第52章
直到火车开动那一刻,何成伟猛然发现事情不对。
明明他是遵照主编的指示,来燕京城找胡为民详谈中篇小说约稿一事的。怎么到头来,之前说的约稿没提起,连胡老师新小说《甜蜜蜜》的发表也没谈妥。。。。。。
“唉,我糊涂啊!”
这一刻,何成伟真想跳下车。因为,他没有脸回去见主编。
。。。。。。
《甜蜜蜜》在《燕京青年报》上的连载,终于迎来大结局。
超过一个月的连载,使得这部小说成为燕京及其周边地区百姓心中的国民级作品。
巅峰时期《燕京青年报》超两百万份的销量,证明了这部小说的影响力。
托了小说的福,七十年代末群众体会不到追剧乐趣的遗憾,在《甜蜜蜜》上得到实现。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翘和黎小军的爱情故事可谓妇孺皆知,逛故宫,等长城成了燕京青年男女约会的最佳地点。
小说在群众中影响力十足,在报纸上,评论家们为了这部小说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喜欢这部小说的人认为黎小军和李翘的爱情是自由恋爱,否则改开的基调,而且最后李翘为了黎小军留在燕京当老师,也符合舆论宣传需要。
反对的人认为这部作品描写资本主义奢侈生活过于细腻,有为资本主义张目的嫌疑。而且这种跨国恋情并不被执政者认可,过度宣传可能起到反效果。
双方在报纸上吵得不可开交,燕京地区的各大报社也算是沾个光,虽然没吃上肉,但也喝了点汤。
其实这些都在胡为民的预料中,让他意外的是《甜蜜蜜》竟然没有得到《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的评论。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部小说虽然在燕京地区有影响力,但也仅此而已。
真想让自己的作品产生轰动效应,除了作品的质量外,平台也很重要啊!
他自觉《甜蜜蜜》足够出色,奈何《燕京青年报》的影响力实在有限。
别看他发行量达到了两百万,但影响力还是比不上销量几十万的《收获》和《十月》。
胡为民有些失落,可他并不气馁。
因为他足够年轻,有大把时间创作小说,然后发表在有影响力的刊物上。
不过,小说大火后,他也不是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这不小说刚连载结束,教务处的马老师就来找他了。
马老师态度温和且亲切地询问道:“小胡,最近在学校的工作还愉快吗?”
“挺好的,门卫的工作很轻松,我也有更多时间用来创作。”胡为民道。
马老师关心道:“小胡,最近有没有创作其他作品?”
“没有,不过明年一月,我还有其他作品发表。”胡为民道。
马老师眼前一亮,隐约间有些兴奋,“还是小说吗,这回是发表在报纸上还是杂志上?”
“是几篇短篇小说,发表在杂志上。”胡为民看到马老师肉眼可见地兴奋起来,又补充道:“我写的是通俗小说,没有发表在有名的文学杂志上,而是发表在了沪上的《故事会》。”
“《故事会》?”马老师一愣,明显没有听过该杂志的名字。
胡为民简单介绍一番后,又取出前些天和稿费一起邮寄过来的杂志样刊,递给马老师。
马老师接过样刊,感觉挺新奇的。